[PHOTOBOOKS 忘了攝・影集] 淺田家的編導式家庭肖像

 


文:布列 – 大道 (本文同步刊登於澳門論盡媒體)

 

以日本攝影家淺田政志的故事為題材的電影《淺田家!》去年10月於日本上映,近日也將會於香港及台灣上映。電影是以曾獲得2009年日本木村伊兵衛獎(木村伊兵衛写真賞) 的攝影作品集《淺田家》作為原著所改編,是關於淺田一家為了準備拍攝各種不同扮演主題的家庭照的故事。《淺田家》以趣味性極為豐富的家庭肖像為主軸,傳統的觀眾容易對家庭合照有刻板的觀感必須端莊或是嚴謹,而《淺田家》卻打破了這種觀感,並讓觀者更能感受到淺田一家的緊密聯繫。事實上,家庭肖像照片在攝影術發明之初已出現並隨著技術的發展一直演化,從攝影只屬上流社會人士的專利,到柯達公司推出的布朗尼相機 (Kodak Brownie),使攝影大大地普及,到現今的數碼相機及智能電話讓攝影的便利性及功能性有著前所未有的進步,而家庭肖像照片作為攝影作品的形式也隨著時間與攝影技術的發展出現各種不同的面貌。

而在重視家族關係與及嚴謹性儀式的日本家庭,家庭肖像照片一直以來在日本攝影中均有著與其他國家不同的意義,這種有著儀式性味道的「編導式的擺拍」實際上有別於一般西方國家所拍攝的隨拍式家庭記錄照,我們在不少日本攝影師的作品中,均可看到他們利用這種日本家庭肖像照的傳統作為創作出發點去創作各種「編導式的擺拍」,例如攝影家植田正治於1949年發表的《家庭》系列作品,就是以他最喜愛的沙丘上拍攝家人為題的擺拍作品。儘管當時日本的攝影風氣並不推祟編導式攝影,植田照片的獨特拍攝風格使他仍然有相當高的關注度。《家庭》系列之中各個家庭成員的站位和姿態都像是在舞台上演出,使作品產生出強烈的超現實感。雖然作品和傳統的家庭照片有著明顯差異,但在作品中仍能感受到家人之間的親密關係。


另一位日本攝影家深瀨昌久亦曾持續地創作以家庭照片為題的作品《家族》。深瀨家裡兩代都是經營傳統照相館,照相館主要為拍攝各種家庭紀念照片。修讀攝影系的深瀨立志成為一名攝影家而非照相師傅,無意繼承家業的他最終由弟弟接手照相館,便是如此深瀨仍然對於這份家業有著一股情感,並開展《家族》這個企劃。深瀨從1971年間開始定期回到家鄉北海道進行拍攝,以家中的照相館作為中心,使用其場景及器材為創作工具,這個攝影企劃一直拍攝至1989年,隨著自家照相館的結業後亦一同完結。《家族》之中以一般家庭照片形式作為主要的表現方式,中間穿插著一些深瀨的特別安排,例如加入親人以外的模特兒於畫面之中。《家族》的拍攝橫跨了18年,觀者可以從照片中的家庭成員變動,感受由歲月渡過所映照在家庭之中的直接情感。


而《淺田家》這本屬於新生代的作品,則收錄了7年中,淺田一家在家鄉日本三重縣一同拍攝的各式各樣的造型照片,淺田政志認為傳統家庭大合照往往在一些特別的紀念日才會進行,但他希望能夠大量地創作這些特別的紀念合照。有別於在生日派對上的合照那種看著就會記起當天的回憶的照片,如果不在特別的日子上拍攝合照,對於拍攝當天的記憶點便會容易變得模糊,因此淺田決定在創作照片時把那些特別時刻也一同創造,將每個「淺田家」的拍攝日變成特別時刻,全家一同協調休假,討論拍攝主題等等,令每次拍攝都產生出獨一無二的深刻記憶。經歷《淺田家》對製造回憶的探索,淺田政志繼續發掘家庭肖像的可能性。淺田於去年發表《浅田撮影局 せんねん(千年)》 與《浅田撮影局 まんねん(萬年)的系列作品,「千年」系列為拍攝父親的肖像作品,藉由策劃與拍攝的過程,透露出二人互動間的親情連結。「萬年」系列為淺田的兒子出生後的企劃,透過將年幼的兒子置入各個不同場景,以及交由他人抱著兒子所拍攝的照片,作為對新生兒子的祝福。


擺拍的作品很常被人認為由於畫面經過編排,影像所帶來的情感往往比自然抓拍的紀實作品要弱。而上述所提及的攝影家的擺拍作品,不論溫馨或是憂傷的情感都非常強烈,擺拍家庭照片背後的動機也對情感的構成起了很大的作用。另外使用單一的拍攝手法,卻持續了很長一段時間,背著時間的流逝更所散發的憂愁感更能讓觀者以自身的角度切入,將攝影者的心境套入自身家庭狀況之中,喚起觀者再次檢視自身庭成員之間的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