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列大道談攝影] 日本攝影師系列 – 鈴木清 (Kiyoshi Suzuki ), 1943-2000

-鈴木清

 

與劍走偏鋒,追求最激進的攝影語言的六十年代日本攝影先鋒派略有不同,鈴木清的影象很明顯的存在著一種冷調的感覺,出身於福島縣石城郡好間村,當地亦是常磐煤礦的所在地,原本打算成為漫畫家的他因為巧合原因讀到了土門拳的《築豐的孩子們》(此書我們曾經亦有介紹過),想當然《築豐的孩子們》中土門拳描述的九州煤礦孩子的照片,很自然與同樣出身於煤礦周邊的鈴木清產生共鳴,也因此鈴木清很快的把自己的生涯跑道由漫畫轉變為攝影,並出發前東京,以白天工作晚上就讀的方式,於東京綜合寫真專門學校就讀,並於1969年畢業。

 

在畢業前後,經著名的攝影編輯桑原甲子雄的介紹,在1970年他在日本其中一本最重要的攝影雜誌《相機每日》(カメラ毎日)中發表他的首個個人作品,這個作品就是《系列攝影・煤礦之城》(「シリーズ・炭鉱の町」),這個系列作以六期形式連載於《相機每日》,開創了鈴木清的攝影生涯。

 

從鈴木清吸收與選擇的攝影素材中,我們可以看到在他攝影生涯中,自身的經歷與他煤礦的出身有著與他有著密不可分的不解之緣,這點也與當時由土門拳及東松照明帶起的那種具社會性,探討日本人的照片有所不同,他對此曾在訪問中說道:

 

「因為我把煤礦當畢生的作品來拍。這是我個人特別在意的東西,並不是說在學校里提出這麼一個課題而已。這也可能因為我出生在那樣的故鄉。那個時候,有些年輕人在拍美軍基地、近郊農村等等題材。其實那時,這種富有社會性的攝影已經有點過時了。人們面臨一個問題:報道攝影應該滿足於此嗎?而美國的「當代攝影」流傳過來,影響了我們這一代人。它毫不追求拍出社會性,只對自己看到的東西最為重視。而這樣的攝影當時在日本的雜誌上是不被接受的,所以我們這些人只有自己來辦攝影展了。」

 

在拍攝煤礦的同時,鈴木清對在煤礦附近的流浪者及賣藝人等在社會中居無定所,以天地為家的人都非常感興趣,這些素材連同其自己對地方的感受集結成書,就變成了鈴木清的成名作《漂流之歌》(流れの歌)。

-《漂流之歌》

 

《漂流之歌》全書以題材大約可細分成兩部份,分別紀錄了在煤礦工作的工人,和在煤礦附近出現的馬戲團的表演者,為什麼會把這兩者作出連結而成為同一書的素材呢?據鈴木清表示:

 

「住那裏的人都是從五湖四海輾轉流落而來,我覺得他們好像擔負着什麼東西。我做《逐流之歌》(「流れの歌」)攝影集,可能也是因為這個,我對這些流浪的人很有興趣。象徵的說,煤礦邊的生活,跟馬戲團的也是一樣。」

 

看得出,鈴木清的攝影中透視的是濃厚的個人意味,也因此,鈴木清的攝影集全部均以自行獨立形式出版,務求令他個人的攝影集完完全全是私人的產物,這種想法在60, 70年代的日本可謂非常「另類」。也因為如此,鈴木清需要從事廣告業(製作廣告牌)以這種型式來補貼印製攝影書的費用,這點也與當時日本大多數攝影師的工作履歷有很大的分別。另一方面,鈴木清的攝影亦與美國的Robert Frank 有著那麼的一點相像,可能因為如此,兩者亦有深厚的私交,甚至當每次鈴木清有新書發表時,總少不免會寄一本給Robert Frank 先睹為快。

 

-鈴木清《漂流之歌》樣板書

攝影脫離了與社會上的顯然而見的連結,拒絕那些大題材,逐漸走向個人、私密與碎片化,可說是當代攝影中最重要的一個指標。而這點上,鈴木清頗有超越同時代其他人的感覺,在過去受到的忽視在他過世後終於得到了重視的彌補,相信鈴木清先生應該也會感到滿足。

 

-鈴木清作品


資料來源:

鈴木清個人訪問:https://kknews.cc/zh-hk/car/ovxpg5o.html

 

— by 布列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