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列大道談攝影]日本攝影師系列 – 名取洋之助 (Yōnosuke Natori), 1910-1962

 

在日本攝影界中,名取洋之助的名字,以與東松照明間的「名取-東松之爭」,與木村伊兵衛在「日本工房」意見不合及與土門拳師徒之間的反目而聞名,但除了這些八卦黑歷史外,名取洋之助其實是日本紀實攝影中報導攝影的先鋒。他開創了日本以「圖片故事」形式來發表的紀實攝影報導,在一定程度上主導著二戰後至五十年代間日本攝影界的路線。

 

名取洋之助出身於富裕家庭,父親是富士電機製造会社的社長及貴族院議員,母親的祖父是三井材閥的管理部執行董事,因此名取洋之助絕對能夠被稱得上是「富二代」,也因此有機會學習藝術科目並留學德國柏林學習並從中接觸到包豪斯學院的設計理念。因偶然成為攝影記者並受當時德國著名的圖片雜誌風氣影響(例如:Berliner Illustrirte Aeitung(GIZ),這本雜誌後來亦影響了美國的《LIFE》)。因此名取洋之助於1933年返回日本後,將德國的報導理論引入日本。其成果即為30年代的「日本工房」及宣傳日本戰爭努力《Nippon》雜誌。這段其間他發掘了不少明日日本攝影的新星。

 

二戰後名取洋之助繼續以圖片雜誌的形式進行他的攝影創作,但由於二戰後日本物質的缺乏使這個大計只維持了短短的兩年就宣告結業。而另一個問題則是圖片故事的形式是由編輯嚴格控制其照片形式,攝影的重點放在傳達信息的方向努力而非藝術性,攝影師的個性往往只能臣服於編輯。因此,名取洋之助對藝術與主觀的攝影作品往往蔑稱為「你的藝術攝影」,對攝影見解上的不一致他經常與攝影師發生衝突。例如,與土門拳仇隙及東松照明的爭論就是典型的例子。

 

這種衝突除了像徵世代的交替,一定程度上像徵日本已不甘於模仿西方的攝影形式,而開始尋求改變,接下來60年代的日本攝影團體「VIVO」的登場,則為日本攝影寫下新的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