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列大道談攝影] 日本攝影師系列 – 北井一夫 (Kazuo Kitai), 1944-

—北井一夫

 

在談了這麼多期Provoke 挑釁雜誌與其相關的人物後,我想無論是讀者還是筆者都有點累了,所以今期讓我們略為把焦點移離Provoke,去探討同時代中其他的攝影師。

於1944年出生於中國東北鞍山的的攝影師北井一夫,是屬於戰後新一代的日本人,他們這一代沒有日本戰前的歷史包袱,在他們成年的一輩中,他們經歷著日本高速都市化帶來的轉變,社會日漸開放亦使他們對美國的態度與印象與他們的前輩比較有顯著不同,當時,在60年代的日本甚至全世界,都彌漫著一種混亂、邀進改革的氣氛,在東亞,越南戰爭的白熱化令左翼的群眾鬥爭日趨激烈,在1960年美國與日本簽訂的美日安保條約引起的抗議與暴力驅散,使其後左翼學生與工人運動的騷動一再進行並不停升級,日本在未來的十年正式進入了政治的季節。

 

在這樣的氣氛下入讀重視傳統的攝影技法日本大學美術系的北井一夫,很快就在懷疑攝影的情況下輟學。在朋友的介紹下北井前往拍攝當時如火如荼學生抵抗運動,在非常有限的資源下在1965年自費出版了其第一本攝影集《抵抗》,由於經濟不許可,北井只能使用有瑕疵的底片作拍攝,因此全書照片多為過曝,模糊又粗糙,但卻因此使其成為了當時攝影的領軍人物(森山大道的首部出版作品《日本劇場寫真帖》要到1968年才出版)。

 

—《抵抗》及《過激派》

當時,拍攝街頭運動的攝影作品並不在少數,但因《抵抗》而受學運參與者注視的北井一夫,能夠與參與者共同進行抗議,站在抵抗者的那方而非在現場外抽離地拍攝事件,因此北井一夫這時期的照片往往非常接近抗爭事件者本身(因為他個人就是參與者),與抗議者共同進退使他的攝影作品非常具有張力,只是由於《抵抗》是自費出版,經濟上本來已不富裕的北井一夫在當時無力再出版其第二本攝影集《過激派》(這本攝影集要到2012 年才能與我們見面)。

 

「《抵抗》系列受到了學生運動的那些人的好評,我的約稿也就多了起來。但漸漸地,他們希望能看到更為激烈的場面。我恍然覺得,在這種政治運動中,權力始終是最有力量的吧。便漸漸失去了興趣。說到我喜歡的攝影家,首先是尤金•阿傑,他拍攝的是那種記錄人們生活的照片。那才是與我的想法契合的照片。另外,當時我並不習慣東京的生活。這才去了三里塚。因為是農村,所以視野非常開闊,空氣也好,那裡的人也都很簡樸,我馬上就想到“啊,我自己的拍攝主題就應該是這些人的生活吧」

 

在拍攝《抵抗》及《過激派》的數年過程中,從熱烈參與到意識到自己與自己作品的侷限,北井一夫把鏡頭移離了城市,前進至當時因為成田機場的興建而抗爭的三里塚,受到尤金•阿傑及木村伊兵衛的影響,拍攝三里塚時,北井一夫除了拍攝抗爭的畫面外,亦拍攝了尋常農家的生活。對於三里塚的農民們來說,他們只是一名普通的農民為自己的生活而奮鬥,在這裡抗爭與生活其實是一體兩面,無法被分割的,因此這時期的北井一夫的拍攝慢慢轉變得更為內斂,更聚焦其拍攝對象生活的一面,而非從滿表面張力的抗爭本身。

 

—《三里塚》

 

「紀實攝影的根本,是要把事實不經過人工的雕琢把它拍出來。所以我就是用這樣的方式在拍攝我的照片。」

 

《三里塚》完成後,北井一夫把這種拍攝方式推到更深的一層,從70年代中開始,北井一夫前往日本多個位於埼玉、群馬、宮城、高知、福島、山形、秋田、北海道等縣市的村落拍攝,並集結成其代表作《走向村莊》(村へ)。對比當時攝影師主流紛紛紀錄高速發展的城市景觀(例如上文高梨豊提出的城市論),北井一夫反行其道以其平實的角度去紀錄這些因城市發展而導致人口大量外流,逐漸淍零的村莊,完整而又忠實地該時代中最後樸實的農村生活,既是時代的見證,亦充分表現出日本的內在文化。也因此,首屆的木村伊兵衛獎,便順利成章地頌給了北井一夫作為肯定。而他的拍攝主軸,亦繼續以《走向村莊》的方式進行。

 

—系列《走向村莊》及《津輕》

 

縱觀日本甚至西方攝影界,能持續以數十年時間及精力進行同一系列作的攝影家並不多,因此北井一夫更值得我們敬佩。

 

[伸延閱讀] 豆瓣:林葉與北井一夫訪談

 

— by 布列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