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列大道談攝影] 日本攝影師系列 – 東松照明 (Shōmei Tōmatsu), (1930-2012) 下

 

很自然的,在60年代末「佔領」系列中拜訪了日本本島所有美軍基地的東松照明,下一個目標就是轉往當時美軍的最大駐日基地-沖繩(就算到今天沖繩仍然是美軍的最大駐日基地),由於在1972年前沖繩仍屬於美國管轄,因此對日本人來說,沖繩可謂是一個禁忌(taboo)的國度,這點就算去到21世紀的今天,沖繩與駐日這個話題也是極具爭議性與被禁止的,更何況是東松照明身處的70年代。

 

在本島看透了美國化的日本的東松曾說:「星條旗的五十顆星現在可多加一顆了,那就是日本,彷彿成為美國日本州一般,美國早完全滲透日本內部,滲透我們的生活。」因此很自然的,未曾踏足沖繩的東松已把沖繩想像成一處美國化最深的日本領土。但有趣的是,當東松照明踏足沖繩後,他卻發現這裡反而比日本更日本,東松照明說當他在東京和沖繩往返時,能夠感覺到東京像是美國,而沖繩像是日本。這裡因而砌底打破了他過往的想像,也完完全全影響了他的個人攝影風格。

 

由沖繩開始,東松照明由使用強烈衝擊力、高對比的黑白攝影,改而使用彩色底片拍攝,在這種與過去斷裂的改變下,完成的就是1975年出版的《太陽の鉛筆》,這本名稱明顯向塔爾博特(Henry Fox Talbot) 的名著《自然的鉛筆》致敬的作品,顯然像徵著東松照明回歸攝影最原始的本質的決心。《太陽の鉛筆》由日本充滿陽光的南島出發,探尋這些邊遠的外島的日本性,然後由日本的南國邊界向南延伸至國境以外,出發至台灣,香港與東南亞等地,(題外話:雖然在不同場合的訪問時,東松先生均提及相機的種類對他攝影沒有太大的影響,但他在拍攝『太陽の鉛筆』期間在香港購買了他第一台的Rolleiflex,這種6×6相機拍攝照片方式的不同使他的作品與「佔領」時期給觀者的感覺有著很大的分別) ,繼而探討這些地方與沖繩的相似之處。一如《太陽の鉛筆》新版的序中寫到:

 

「作為他(東松照明)的代表作《佔領》的延續,但《太陽の鉛筆》在某種意義上卻有著一種欲擺脫佔領的宣言意味,也有擺脫美國、日本的意義,可以說最終是東松照明「去國家」思想表現的實踐。書中可以看見東松精神活動的波濤,蔓延著拒絕國境或領土、領屬等概念。同時,他的視線也超越了日本國土的框架,而延伸到了東南亞……東松的影像在脫離歷史和屬地等約束下渴求著自由,從各種殖民領地中尋求解放,這種群島住民的想像力變成影像的結果,成為這本日本戰後攝影的經典之作——《太陽の鉛筆》。」

 

東松照明在拍攝沖繩後,更決定遷居至沖繩宮古島這個影響他至深的日本外島至他2012年逝世。他在沖繩居住其間,與日本不同的攝影家舉辦了「Work Shop攝影學校」。「Work Shop攝影學校」培養出不少如北島敬三、倉田精二等80至90年代著名的日本攝影師。因此無論從哪個方面看,東松照明可算是日本攝影史中非常重要的人物。而沒有了他,就沒有後來日本攝影的蓬勃發展,而日本攝影也會變成完全不一樣的東西。

 

伸延閱讀:

東松照明訪問-
https://read01.com/JKzj5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