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列大道談攝影] 短命的攝影團體 VIVO, 1959-1961

 

日本攝影於50年代末的突破點,始於由福島晨夫策展的《10人の眼》攝影展,當中參展的新一代攝影師,分別從一個有別於前輩們,全新的角度去表現攝影,這10人當中,其中的6位成立了攝影團體 VIVO,這六位成員:東松照明、奈良原一高、川田喜久治、細江英公、佐藤明和丹野章都具有非常個人風格化的攝影方式,拍攝題材也不儘相同。當中,有非常紀實性的攝影,亦有專注技法,造型性的攝影在內。因此,我們不應理解VIVO為一個像攝影協會之類的組織,而是應該把VIVO 理解為一個鬆散,創作風格不盡相同但對攝影互通理解的攝影家集合。另外,VIVO的攝影家們還共同擁有暗房,並為其注入「自主經銷」、管理攝影作品的經紀功能。VIVO 的專業性把日本攝影與藝術正式推至黃金的一代。

 

另一個VIVO的特色即為與上一個世代攝影師在概念上的斷裂與衝突。當時日本的兩位紀實攝影泰斗,名取洋之助與土門拳,均不約而同地批評VIVO攝影師的作品的主觀性,這種世代之爭在其後更公開對立化,日本攝影史中著名的「名取-東松爭論」的出現,意味著兩者對攝影上的看法有著無法調和的差別。對於VIVO的攝影家來說,是不是一種「報導攝影」又或者「社會性」並不是他們首要考慮的創作著力點,「個人性的紀實」這個新詞彙才是這批攝影家渴望其作品的特式。在這點上,VIVO攝影師可說是對應著Robert Frank或William Klein對西方傳統紀實攝影的反抗。

 

短命的攝影團體 VIVO雖只成立了短短的兩年便解散,但成員在之後並沒有停止其創作,而VIVO的名字也影響著新生代的日本攝影師與攝影歷史,由於VIVO的影響力實在非短短三言兩語能介紹完畢,因此對我們來說,這一章序章只是60年代攝影界眼花撩亂的開始。